6月10日上午,由洛寧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主辦、縣文化館承辦的洛寧縣2023“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活動在世界文化遺產、國家4A級景區——神靈寨舉行。
活動現場,醒目宣傳條幅,設置了宣傳展板,集中展示洛寧非物質遺產調查資源分布、文化遺產名錄及保護,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文化遺產,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鼓點鏗鏘,韻味悠揚。東王村龍虎鼓隊列好方陣,這邊敲鑼,那邊打鼓,頗有兩軍對壘之勢,釋放著生命的全部熱能,淋漓盡致表達著群眾無限的喜悅心情,激昂的鼓聲讓觀眾熱血沸騰。
“櫻桃好吃實難摘,花鼓好打口難開。”在小鼓、小镲、梆子等打擊樂的伴奏下,只見老頭頭罩白毛巾洛寧縣“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活動走進國家4A級景區神靈寨,身著羊皮坎肩兒;老太太頭戴黑帽,手挎小籃兒;穿著紅衣的姑娘媳婦兒們簇擁二老,幫腔襯調,不時還變換隊形,自由靈動,輕松活潑。唱腔高亢樸實,曲調音域寬闊,充滿濃郁的地方情調。
縣著名剪紙藝術家李彩霞老師在現場一邊演示剪紙這一傳統藝術,一邊與觀眾交流,將現場創作好的剪紙作品贈送給觀眾。
愛河小鎮的三彩陶藝也請到現場,讓大家近距離接觸陶藝文化,體驗到藝術感染力。
竹編藝人張永杰示范在指尖和篾條的默契起落,分享了竹編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與收獲。
現場還匯集馮家燒雞、酸牛肉、洛寧蒸肉、德青源雙黃蛋、故縣豆腐、景陽鎮竹筒粽子等各類特色美食,一道道精品菜肴、特色小吃集色、香、味、形于一體為人們呈現了一場精彩的美食盛宴對決,讓更多人了解洛寧特色美食風采。此外,洛水山肴五谷雜糧、民澤科技制作的涼菜、李應賢沙梨系列產品等美食也吸引各地游客駐足觀賞,親自品嘗。
本次活動既是一場群眾文化的大聯歡,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的有效形式,旨在通過同臺競技加強交流、促進友誼,讓這一古老的非遺項目在洛寧大地上再現新時代的風采,同時也是拉開第二屆洛陽鄉村文化旅游節洛寧分會場主題活動序章。
泉州是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不僅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吸引著游客,更以其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人流連忘返。位于泉州僑鄉體育中心內的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就是一座集展示、傳承、研究和教育為一體的文化殿堂。除了豐富的展品展示,非遺館還設有非遺
7月17日,學校“牛鼓喧天,遺然‘志’得”暑期社會實踐團相繼走進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以下簡稱陳列館)、西安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以下簡稱非遺館)參觀學習,切身感受非遺魅力,助推非遺傳承發展,堅定文化自信。陳列館是陜西首個全面、系統展示
近日,「中博熱搜榜」2025年第一季度熱門工美非遺類博物館榜單公布,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榮登第11名!「中博熱搜榜」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指導,博物館頭條統計發布。此次榜單還首次引入“ChatGPT指數”“DeepSeek指數”等AI大數據模型
”李茜認為,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更講究情,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們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涵,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中國
課堂上,石家莊學院注重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深度融合,鼓勵學生設計開發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契合現代需求的非遺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非遺傳承熱情。“當非遺走進生活,我越來越發現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