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在摩洛哥公布新一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由中國申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順利入選。
在“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中,揚州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富春茶點制作技藝”位列其中。這也是繼古琴(2008年)、雕版印刷(2009年)、剪紙(2009年)之后,揚州第四項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是有關茶園管理、茶葉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飲用和分享的知識、技藝和實踐。飲茶和品茶貫穿于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人們采取泡、煮等方式,在家庭、工作場所、茶館、餐廳、寺院等場所飲用茶與分享茶。在交友、婚禮、拜師、祭祀等活動中,飲茶都是重要的溝通媒介。
該遺產項目世代傳承,形成了系統完整的知識體系、廣泛深入的社會實踐、成熟發達的傳統技藝、種類豐富的手工制品,體現了中國人所秉持的謙、和、禮、敬的價值觀,對道德修養和人格塑造產生了深遠影響,并通過絲綢之路促進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鑒,在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由中國44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和中國茶葉博物館、中國茶葉學會、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參與申報,其中就包括揚州的“富春茶點制作技藝”。
據介紹,富春茶點制作技藝中的魁龍珠,源于揚州富春茶社,始于1921年,至今已有百年歷史。這款茶是由安徽的魁針、浙江的龍井、富春自家種的珠蘭兌配窨制而成,取魁針、龍井、珠蘭的前三字合為“魁龍珠”,因三種茶分別來自皖、浙、蘇,故有“一壺水煮三省茶”之說。
記者 王鵬 王璐 王鑫
”李茜認為,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更講究情,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們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涵,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中國
課堂上,石家莊學院注重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深度融合,鼓勵學生設計開發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契合現代需求的非遺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非遺傳承熱情。“當非遺走進生活,我越來越發現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美。
據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秘書長侯惠哲介紹,現在工藝美術行業分為傳統手工藝品和現代工藝品生產兩大類。普查報告顯示,我國現共有省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1787人,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65人。一邊是現代設計藝術專業的擴招與相對過剩,一邊是工藝美術專業的
每一座城市,都隱匿著獨屬于自己的非遺珍寶,等著我們去發掘和感受。有著“東方水城”美譽的蘇州,其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樣光彩照人。這些非遺項目不但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的精華,更是咱們民族智慧與創造力的成果。讓我們一同去發掘并感受這些非遺文化,領
非物質文化遺產,如高腔藝術,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與情感,正因此在當代生活中煥發著新的生機。這個傳承不僅僅是技藝的延續,更是文化和情感的交匯。楊百能日復一日的教導,不僅讓這門藝術得以傳承,更賦予了它生命的內涵。他明白,這不僅是對父輩手藝的傳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