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燕趙晚報
■非遺進社區,臺上美,臺下歡。 記者 杜慧 攝新春臨近,坐落在虹光街10號的河北省群眾藝術館內,“文化進萬家 非遺過大年”非遺年貨市集紅紅火火,該活動由新華區西苑街道校園社區聯合轄區紅色聯盟單位河北省群眾藝術館舉辦,居民在多彩的非遺文化中感受濃濃的家鄉味。
年貨市集匯集眾多非遺文化、傳統民俗、特色文創以及精品年貨商品,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樣樣齊全。其中,最吸引人的有正定崩肝、劉家鹵雞,無極張氏蒸碗,井陘煎餅、粉條,靈壽腌肉面(南紀城鹵肉制作技藝),滄州驢肉火燒、田氏姜糖……這些舌尖上的非遺之美不僅入眼,更入胃入心。
“我是井陘人,在這里看到我小時候過年吃的特色美食,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在熱鬧的年貨大集上,王女士顯得特別興奮。
在非遺文化體驗區前,擠滿了躍躍欲試的小朋友。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6歲男孩可樂正饒有興趣地嘗試制作武強年畫。“全家一起在家門口逛非遺年貨市場,讓孩子體驗中國傳統春節的熱鬧,感受咱們燕趙非遺文化的魅力。”家住虹光街居安嘉園的可樂媽媽笑著為這場家門口的非遺文化大餐點贊。
活動期間,還邀請到戲曲名家輪番登臺表演河北梆子、京劇等。校園社區黨委書記王麗燕告訴記者,此次活動貼近百姓、貼近生活,讓群眾在家門口逛大集體驗年味兒。2月4日、5日還將舉辦非遺展覽展銷,屆時,歡迎大家來嘗鮮。(記者 杜慧)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課堂上,石家莊學院注重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深度融合,鼓勵學生設計開發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契合現代需求的非遺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非遺傳承熱情。“當非遺走進生活,我越來越發現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美。
陳歆彤)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近日,南園街道南華社區以民生微實事為基礎,精心策劃并開展“老手藝,新鄰居”非遺系列文化活動。一位參與活動的居民贊嘆道:“年輕時只聽說過這些老手藝,沒想到現在能親手嘗試,既能學知識又能
絨花,這一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手工藝在今天又煥發出新的光彩。傳統手工藝品的延續重在守正創新,是將多元文化與工藝相結合。工藝美術是流傳于民間,在競爭、沖突與融合下推動向前的活物,而不應只是被收藏在博物館里,這對傳統手工藝來說無異于抹殺。
共繪傳承夢”主題社會實踐活動,深入文化館,探索黃河流域文化,發掘傳統精髓的神韻魅力。晨光熹微時,“賡織”——守藝人非遺傳承實踐團來到黃河文化館,在展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同學們有序進入的展館進行參觀。隨后,實踐團順著黃河在東營流過的痕跡先后參
以民俗活動為韻、文旅融合為調、多元產品為拍,端午假期河北文旅奏響了“傳統與潮流共振”的活力樂章。端午假期,全省各地舉辦民俗表演、非遺市集等文化活動1000余場,吸引八方游客前來深度體驗。親子游熱度攀升,文旅融合“點亮”童年。文旅產品供給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