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茶科普 |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參加申遺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有哪些?
喜訊
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Traditional tea processing techniques and associated social practices in China)涉及的非遺領域包括:社會實踐、儀式和節慶活動,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
傳統制茶技藝分布在北緯18°~37°、東經94°~122°范圍內,主要集中于中國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江南、江北、西南和華南四大茶區,包括浙江、江蘇、江西、湖南、安徽、湖北、河南、陜西、云南、貴州、四川、福建、廣東、廣西等省(區、市);相關習俗在全國各地廣泛流布,為多民族所共享。
【參與申報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和有關單位】
44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和中國茶葉博物館、中國茶葉學會、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參與本次申報。上述單位聯合成立“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保護工作組,由中國茶葉博物館牽頭,采取共同保護行動。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清單
【擴展:國家級涉茶非遺代表性項目情況】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況
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將“口頭傳說和表述,表演藝術,社會風俗、禮儀、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的手工藝技能”五個方面,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范疇,并要求各締約國應根據自己的國情,擬訂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中國作為公約締約國,有責任和義務建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將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大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名錄,并予以保護。
在此背景下,國務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21公布了五批國家級項目名錄(前三批名錄名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實施后,第四批名錄名稱改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557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以下簡稱“國家級項目”),按照申報地區或單位進行逐一統計,共計3610個子項。
涉茶非物質文化遺產
涉茶非物質文化遺產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范疇,其類型劃分須以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 (簡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既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分類為標準,同時又要兼顧涉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和特征。涉茶非物質文化遺產可分為茶葉制作技藝和茶俗2個主要類型,各主要類型下又可細分為10多個子類,共包括 53個遺產項目。
涉茶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型
國家級名錄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十大門類,分別是: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涉茶遺產項目共計 53個,分布于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技藝和民俗五大門類。其中,傳統技藝數量最多,共計39個,且主要以制茶技藝為主,包括綠茶 (制茶技藝) 、紅茶 (制茶技藝) 、黑茶(制茶技藝) 、烏龍茶(制茶技藝) 、白茶(制茶技藝) 、黃茶(制茶技藝)以及花茶制作技藝均在名錄之內,因此可以統稱為“制茶技藝”類型,其他14個項目包括傳統戲劇7個、民俗5個、傳統音樂和傳統舞蹈各1個,這些項目均與茶葉生產習俗和生活習俗相關,因此,可以統一納入“茶俗”類型 。
涉茶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型及名錄
點擊查看大圈
詳見:周智修、江用文、阮浩耕《茶藝師培訓教材Ⅲ》(中國農業出版社,2021)第九章內容。
來源:周智修、江用文、阮浩耕《茶藝師培訓教材Ⅲ》(中國農業出版社,2021)
部分圖片 來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中國茶葉學會新媒體平臺
01
“中國茶葉學會”APP
app下載方式:
1. APP Store、應用商城、瀏覽器搜索“中國茶葉學會APP”進行下載安裝;
2. 注冊用戶信息并登錄;
3. 點擊首頁“直播”找到相關會議點擊報名;
4. 點擊“我的”進入頁面后,點擊“我的直播”進入會議目錄,選擇要觀看的直播即可。
02
其它平臺
中國茶葉學會微信視頻號
中國茶葉學會微信抖音
中國茶葉學會官方微博
中國茶葉學會官方微信
更多茶葉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中國茶葉學會官方微信!
投稿郵箱:lcj@tricaas.com,歡迎大家投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非遺傳承日在互動體驗中,游客們將觸摸千年的文化脈絡,在市集的煙火氣中續寫匠心故事。在享受娛樂休閑的同時,游客們還可以在不同的院落中欣賞古琴、香文化和曹氏風箏展覽,充分體驗大觀園獨特的文化魅力。在這個五一假期,來大觀園盡情享受這場傳統與現代交
”李茜認為,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更講究情,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們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涵,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中國
課堂上,石家莊學院注重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深度融合,鼓勵學生設計開發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契合現代需求的非遺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非遺傳承熱情。“當非遺走進生活,我越來越發現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美。
面塑藝術,不僅是一種技藝的展現,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木版年畫,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傳承著中國傳統年畫的精髓。手造華章,濟寧非遺等你來探秘科技不是文化的顛覆者,而是傳承的擺渡人,這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終將讓非遺從口傳心授的技藝變成可感知、可交互
螺鈿工藝是一種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應用于漆器之上。1、題目:猜一猜:傳統非遺“螺鈿工藝”廣泛應用于哪種器物之上?螺鈿工藝是一種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應用于漆器之上。以上就是猜一猜:傳統非遺“螺鈿工藝”廣泛應用于哪種器物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