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晚8點,大型文化節目《非遺里的中國》首播,浙江非遺精彩亮相!
傳統非遺繅絲技藝所獲蠶絲如何變身為新醫療科技材料?龍泉青瓷從日常器皿化身宏大建筑,從生活場景移入傳世工程,傳承千年的龍泉青瓷如何實現無限可能? 12月30日(周五)20:00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文化和旅游部聯合推出的大型文化節目《非遺里的中國》將在央視綜合頻道迎來首播。
節目聚焦非遺的創新應用
透過非遺的傳承創新展現新時代的中國面貌
還將致敬非遺創新的歷史基因、活態傳承
講好非遺傳承的匠心故事
《非遺里的中國》第一季共11期
計劃前往11個聚集本地特色非遺項目的街區
沉浸式互動體驗非遺的傳承創新之美 ?
首期節目將在浙江拉開精彩序幕
浙江擁有的國家級非遺項目數量位居全國首位 ?
尤其是剛剛入選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中
浙江就有6個國家級非遺項目成為重要組成部分 ?
撒貝寧,單霽翔,潘魯生,陳數
四人組成非遺體驗團
在浙江省臺州市葭沚老街
沉浸互動體驗多項浙江非遺項目
品嘗非遺美食,體驗余杭紙傘制作技藝
制茶技藝、翻簧竹雕、彩石鑲嵌等
并深入探尋非遺的創新之美 ?
7萬塊龍泉青瓷板
組合成251樘高達10米的青瓷屏扇
與宋風建筑的杭州國家版本館相得益彰
輯里湖絲可考的歷史距今有4200多年
它的高品質讓歷朝歷代都趨之若鶩
如今,輯里湖絲變身為
可降解蠶絲骨釘、蠶絲硬盤、腦機接口
臺繡以針線為筆,勾勒出世間生活的種種美好
臺繡新文創,展現著人們新的審美追求
銅雕技藝通過對傳統工藝的繼承創新
讓銅雕作品走出博物館和展覽館
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非遺里的中國》與中國歌劇舞劇院達成戰略合作。這些非遺的創新活力和無限創造力,都將幻化為一場場非遺創新秀演,在一舞一曲中闡釋非遺所蘊含的東方生活美學。
《非遺里的中國》還將陸續走入其他非遺文化大省,用沉浸式體驗和真實互動,全景展現祖國深厚綿長的非遺文化之脈和繁華蓬勃的非遺創新應用景象,敬請關注。
?
來源:央視一套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葉璐
一審:鄭媛;二審:章琦;三審:熊麗
終審:金波
”李茜認為,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更講究情,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們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涵,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中國
據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秘書長侯惠哲介紹,現在工藝美術行業分為傳統手工藝品和現代工藝品生產兩大類。普查報告顯示,我國現共有省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1787人,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65人。一邊是現代設計藝術專業的擴招與相對過剩,一邊是工藝美術專業的
中國44項非遺名錄144項榮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錄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熠熠生輝。昆曲,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古琴藝術,2008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近年來,隨著中國傳統文化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尤其是在中高考中的體現,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逐漸走入大眾的視野。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僅是文物和藝術,它們更是承載著民族情感和歷史記憶的生動體現。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還在積極應對現代化的挑戰。
我國歷史悠久,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厚,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體現著中國智慧,承載著中國價值,凝聚著中國精神,它所蘊含的獨特民族精神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散發著中華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截至目前,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