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臺辦主任劉睿(左二)向營員授旗(杜培義 攝)
中國臺灣網8月10日訊 近日,為期五天的“在黔臺籍師生(家長)非遺文化研習營”在貴州海峽兩岸交流基地--貴陽孔學堂正式拉開帷幕,在貴州任教、學習、就業、生活的近30名臺胞代表和基層臺辦人員參加活動。
貴州省臺辦主任劉睿在開營儀式上表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文明經歷數千年的積淀,不斷豐富發展,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貴州工作、學習、生活的臺籍師生及家長,既是貴州建設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也是貴州發展成果的分享者、受益者。體驗非遺文化,共享多彩貴州,共敘鄉情親情,共話美好未來,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真誠期望大家把握時代脈搏,鑄就無悔青春;維系共同福祉,講好貴州故事;弘揚中華文化,促進融合發展。
開營儀式當日舉辦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題講座,營員們積極參加互動,會場內呈現一片歡聲笑語、其樂融融之景。“兩岸有著相同文化的底蘊,有著血濃于水的親情。”來自貴州省安順市的臺胞孫欣逸同學表示,“各種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必將激起大家的思想交流,增進大家之間的友誼。”
據悉,在后續的研學活動中,營員們將前往貴州平塘縣參觀“中國天眼”,在專業人員的帶領下開展科普知識學習,用天文望遠鏡遨游星海,探秘科技前沿魅力;深入到惠水縣、花溪區、烏當區等地,感受貴州少數民族風情,親身體驗苗繡、扎染、古法造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制作;參觀貴州省博物館、貴州省地質博物館,領略貴州獨特的民族文化和地質遺產魅力,探索歷史奧秘。
課堂上,石家莊學院注重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深度融合,鼓勵學生設計開發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契合現代需求的非遺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非遺傳承熱情。“當非遺走進生活,我越來越發現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美。
陳歆彤)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近日,南園街道南華社區以民生微實事為基礎,精心策劃并開展“老手藝,新鄰居”非遺系列文化活動。一位參與活動的居民贊嘆道:“年輕時只聽說過這些老手藝,沒想到現在能親手嘗試,既能學知識又能
絨花,這一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手工藝在今天又煥發出新的光彩。傳統手工藝品的延續重在守正創新,是將多元文化與工藝相結合。工藝美術是流傳于民間,在競爭、沖突與融合下推動向前的活物,而不應只是被收藏在博物館里,這對傳統手工藝來說無異于抹殺。
共繪傳承夢”主題社會實踐活動,深入文化館,探索黃河流域文化,發掘傳統精髓的神韻魅力。晨光熹微時,“賡織”——守藝人非遺傳承實踐團來到黃河文化館,在展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同學們有序進入的展館進行參觀。隨后,實踐團順著黃河在東營流過的痕跡先后參
以民俗活動為韻、文旅融合為調、多元產品為拍,端午假期河北文旅奏響了“傳統與潮流共振”的活力樂章。端午假期,全省各地舉辦民俗表演、非遺市集等文化活動1000余場,吸引八方游客前來深度體驗。親子游熱度攀升,文旅融合“點亮”童年。文旅產品供給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