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光明日報
本報訊(光明網記者靳鈴涵)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指導,光明日報社主辦,光明網承辦的2022“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于1月14日正式啟動。
??即日起至2月10日,公眾可通過各?。ㄗ灾螀^、直轄市)文化廳(局)、光明日報社各地記者站、光明日報非遺傳播專家委員會專家、專家評審團評委等途徑向活動組委會推薦2022“中國非遺年度人物”建議人選,也可通過向官方郵箱(feiyi@gmw.cn)發送郵件自薦等方式參加推選活動。推選人選包括但不限于非遺傳承人、非遺企業負責人、非遺行業投資者和管理者、非遺藝術家、非遺研究者、非遺傳播者。推選人選須符合標志性、導向性、創新性、示范性、貢獻性等要求。
??2022“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分初選、復選、終選三個階段。組委會收到各方推薦人選后,將進行合規性審查,根據個人情況和專家意見,初選出100位候選人;初選名單確定后,將由光明日報非遺傳播專家委員會及專家評審團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進行復選,從100位候選人中選出30位入圍復選;最后根據網絡投票和專家評議,從30位復選人選中選出10位2022年度“中國非遺年度人物”。
??2017年以來,“中國非遺年度人物”已成功舉辦五屆。今年的推選宣傳活動將全面總結一年來各地因地因事制宜、創造性開展非遺保護工作的成效和經驗,精準聚焦本年度重要非遺傳承實踐,展現廣大非遺人孜孜不倦的堅守和探索,以推動全社會對非遺保護事業的關注。在此過程中,光明日報社及其所屬媒體平臺將以文字、視頻、直播、訪談、對話、線上展覽館等多樣化方式,對活動進行全方位、多元化傳播?;顒訉⑸钊胪诰蚍沁z人物故事,尤其是青年非遺傳承群體的故事,宣傳非遺保護的“中國經驗”“中國方案”,為非遺保護和傳承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李茜認為,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更講究情,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們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涵,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中國
據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秘書長侯惠哲介紹,現在工藝美術行業分為傳統手工藝品和現代工藝品生產兩大類。普查報告顯示,我國現共有省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1787人,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65人。一邊是現代設計藝術專業的擴招與相對過剩,一邊是工藝美術專業的
中國44項非遺名錄144項榮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錄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熠熠生輝。昆曲,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古琴藝術,2008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近年來,隨著中國傳統文化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尤其是在中高考中的體現,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逐漸走入大眾的視野。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僅是文物和藝術,它們更是承載著民族情感和歷史記憶的生動體現。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還在積極應對現代化的挑戰。
我國歷史悠久,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厚,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體現著中國智慧,承載著中國價值,凝聚著中國精神,它所蘊含的獨特民族精神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散發著中華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截至目前,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