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寧25項非遺有望“升級” 傳統技藝入選項目最多,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公示第九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擬推薦名單。全區共有200個覆蓋面廣、民族特色鮮明的項目上榜。其中,由南寧市申報并入選的項目共有25項。
據悉,自治區文旅廳于2023年5月正式啟動第九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至2023年3月,自治區文旅廳兩次組織召開評審會,對325個項目進行評審。經評審,共有“武鳴壯族童謠”等200個項目符合申報條件,擬推薦為第九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這些項目涵蓋了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等10個項目類別。
此次由南寧市申報并入選的項目共有25項,包括民間文學類1項,傳統舞蹈類1項,曲藝類1項,傳統體育、游藝及雜技類1項,傳統技藝類14項,傳統醫藥類6項,民俗類1項。
其中,南寧市入選項目最多的類別是傳統技藝類。不僅有刺激味蕾的酸嘢制作技藝、讓人大快朵頤的馬山黑山羊全羊宴制作技藝,有竹上生花的南寧竹刻制作技藝、制作精美的橫州銅器制作技藝,還有歷史悠久的武鳴壯族岳鼓制作技藝、傳承匠心的南寧古建筑營造技藝。這些傳統技藝貼近民眾生活,更在傳承保護中煥發生機與活力。(南寧晚報 記者陳蕾)
上一篇
非遺傳承日在互動體驗中,游客們將觸摸千年的文化脈絡,在市集的煙火氣中續寫匠心故事。在享受娛樂休閑的同時,游客們還可以在不同的院落中欣賞古琴、香文化和曹氏風箏展覽,充分體驗大觀園獨特的文化魅力。在這個五一假期,來大觀園盡情享受這場傳統與現代交
面塑藝術,不僅是一種技藝的展現,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木版年畫,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傳承著中國傳統年畫的精髓。手造華章,濟寧非遺等你來探秘科技不是文化的顛覆者,而是傳承的擺渡人,這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終將讓非遺從口傳心授的技藝變成可感知、可交互
螺鈿工藝是一種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應用于漆器之上。1、題目:猜一猜:傳統非遺“螺鈿工藝”廣泛應用于哪種器物之上?螺鈿工藝是一種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應用于漆器之上。以上就是猜一猜:傳統非遺“螺鈿工藝”廣泛應用于哪種器物之上?
據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秘書長侯惠哲介紹,現在工藝美術行業分為傳統手工藝品和現代工藝品生產兩大類。普查報告顯示,我國現共有省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1787人,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65人。一邊是現代設計藝術專業的擴招與相對過剩,一邊是工藝美術專業的
3月11日,“美麗工坊”項目啟動儀式在長陽土家族服飾館舉辦。活動當天,市級非遺傳承基地——長陽土家服飾館內一派火熱景象。2025年,基地傳承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土家族服飾制作技藝,被列為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協助長陽非遺館建設提供民族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