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歲末,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文國際頻道播出了大型非遺傳承創(chuàng)新類文化節(jié)目《非常傳奇》第三季。節(jié)目播出后,微博話題#非常傳奇第三季#、#跟我們一起pick非遺新玩法##高顏值非遺節(jié)目#等多個話題引起網友廣泛討論,其中,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主話題#非常傳奇第三季#閱讀量高達1364.7萬,引起了觀眾與網友極大的關注與好評。
眾多網友紛紛表示:
感覺這個節(jié)目錄了好久,這其中大家一定付出了各種努力,希望更多人能關注我們祖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起感受祖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魅力!
關注非遺傳承,感受非遺魅力,當代與非遺文化相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揚,意義非凡!
《非常傳奇》第三季播出后口碑和熱度一路高歌猛進,究其原因,一是節(jié)目自身品質較高,二是人們對非遺文化的興趣日趨濃厚。近年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中國人的文化自信也在倍速生長,人們有了主動探求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意愿,自覺地開啟了尋根之旅。
聚焦非遺的保護與傳承,其本質上就是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生活中的強勢回歸。同時人們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我們現在看到的非遺文化已不是它誕生時的樣子。非遺要傳承,就勢必在傳承的過程中不斷調整自身以適應新時代的變化,每一個時代的印記都會烙印在它的身上。同樣的道理,在當今時代下的非遺傳承,其文化內核中也會融入屬于當今時代的烙印。
1、古老非遺帶著歷史烙印,登上當代舞臺
非遺在它出現的時代都是潮流的寵兒,但現在人們見到的非遺文化卻早已更變了模樣。歷史的前進和時代的變遷導致非遺文化依附的生存土壤始終是動態(tài)的。在這種情況下,非遺要傳承就要學會適應,主動或者被動的去調整自己的步伐,與變化中的環(huán)境始終保持自洽。
非遺從來都無法也不需要一直保存出生時的面容,但這并不意味著非遺文化就變了味道。以《非常傳奇》第三季中的節(jié)目為例:水墨畫在紙筆繪畫的時代只能完成靜態(tài)平面呈現,但是有了新型墨水配方后,水中作畫使畫面有了靈動之美,再配合舞臺上光影投屏,3D世界立體感呼之欲出。網友對于這種創(chuàng)新嘗試的效果,也是大加贊嘆。
同樣尋求創(chuàng)新突破的還有華佗五禽戲:華佗五禽戲是古老養(yǎng)生功法,似乎與年輕人的距離較遠。但傳承人主動尋求創(chuàng)新,將五禽戲的功法編成適合年輕人的舞蹈和操課形式,讓年輕化的五禽戲可以被更多的人認識和接受。
網友們也紛紛表示傳統的“華佗五禽戲”用創(chuàng)新時尚的方式練起來還是蠻有趣味的!
此外,備受網友關注和喜愛的還有面人郎和反排木鼓舞等精彩節(jié)目。尤其是面人郎祖孫隔空對話的創(chuàng)意正中《非常傳奇》第三季的主題。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正是現代人與古代人關于古代時尚的一場對話。
2、非遺文化要創(chuàng)新,就要打上當代的烙印
非遺要想實現創(chuàng)新就要積極主動地尋找融入人們生活的機會,讓人們習慣非遺的社會價值。任何時代,衣食住行都是人們的生活根本,只有在生活層面走進大眾,才可能真正實現非遺文化的當代社會性價值轉型。當然,融合了當代時尚潮流或者賦予了當代社會價值,非遺文化也就擁有了當下時代的烙印,不再單純是古老的遺產。
非遺與新事物結合要建立在二者存在的共性基礎之上,例如《水中水墨畫》就結合的十分巧妙。運用特殊墨水在水中作畫已是一種高難度的創(chuàng)新,而這種水墨畫還與光影投屏進行了結合,為舞者提供了一幅動態(tài)的水墨背景,令觀眾在觀看時產生了一種身處“3D水墨畫”中的身臨其境之感。這種非遺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編、創(chuàng)造就是其最好的出路之一,它在被時代不斷改變的同時也改變著當代人的生活習慣與審美情趣,既傳承了傳統技藝和文化基礎,又具備了當代化的提升和變化。
這一輩的非遺傳承人有意愿努力,有科技支撐,有政策扶持,恰逢中國人的文化覺醒。這個占盡天時的時代,可以為非遺創(chuàng)新和實現社會化價值保駕護航。非遺只有實現了和當代社會價值相結合的目標,打上了當今時代的烙印,才有可能向遠途繼續(xù)出發(fā)。
3、非遺文化只有放下“遺產”設定,才能走向更深遠的未來
今日為保護和傳承非遺所做出的所有努力,并不只是想讓非遺文化得到簡單復刻,讓當代人了解古代文明的模樣。而是希望中化非遺彰顯其當代價值繼續(xù)蹄疾步穩(wěn)地在世界前行。
中華文明的發(fā)展是一條深遠無盡的道路,沿途留下的所有歷史記憶都屬于傳統文化范疇。非遺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也互為交替。我們傳承自古代的非遺,也是先輩一代代創(chuàng)新而來,而非遺在當代創(chuàng)新融合形成的新樣貌,也將成為數百年后人們傳承的文化。
以這次在《非常傳奇》第三季中出現的樂器“箜篌”為例,其在首次登上《非常傳奇》第三季舞臺時,選擇了東方傳統的呈現方式,再現了敦煌壁畫中的“飛天箜篌”。這是我們復刻出的箜篌的古代樣貌,也是非遺傳承者們堅持不懈的成果。在煥新設計中,古典的箜篌融入當今時代的特色音樂。箜篌演奏與“旋律說唱”融合為一個節(jié)目,二者配合得相得益彰。箜篌傳承人魯璐表示“箜篌今天的呈現有點兒燃,說明一個樂器可以塑造它的性格,塑造它的氣質,就看你把它往什么地方引領”。可見,無論多么古老的非遺文化遺存只要大膽嘗試,就會有巧妙融入現代的契機。
“天河”“天問”“天眼”,古人無法想象這些詞在兩千年后的中國意味著什么樣的科技成就。同樣,21世紀的我們也無法預測幾百年之后中國還能做出多少令人嘆為觀止的壯舉……傳承和創(chuàng)新非遺文化就是要把屬于當代中國的時代文明融進文化內核,在中華民族前行的進程中擁有完整的記憶,走向更遙遠的星辰大海。當我們的后輩研究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時,我們也將是其中一朵晶瑩的浪花。(作者:魯佳瑛)
來源: 中國網
課堂上,石家莊學院注重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深度融合,鼓勵學生設計開發(fā)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契合現代需求的非遺作品,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非遺傳承熱情。“當非遺走進生活,我越來越發(fā)現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美。
陳歆彤)為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豐富社區(qū)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近日,南園街道南華社區(qū)以民生微實事為基礎,精心策劃并開展“老手藝,新鄰居”非遺系列文化活動。一位參與活動的居民贊嘆道:“年輕時只聽說過這些老手藝,沒想到現在能親手嘗試,既能學知識又能
絨花,這一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手工藝在今天又煥發(fā)出新的光彩。傳統手工藝品的延續(xù)重在守正創(chuàng)新,是將多元文化與工藝相結合。工藝美術是流傳于民間,在競爭、沖突與融合下推動向前的活物,而不應只是被收藏在博物館里,這對傳統手工藝來說無異于抹殺。
共繪傳承夢”主題社會實踐活動,深入文化館,探索黃河流域文化,發(fā)掘傳統精髓的神韻魅力。晨光熹微時,“賡織”——守藝人非遺傳承實踐團來到黃河文化館,在展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同學們有序進入的展館進行參觀。隨后,實踐團順著黃河在東營流過的痕跡先后參
以民俗活動為韻、文旅融合為調、多元產品為拍,端午假期河北文旅奏響了“傳統與潮流共振”的活力樂章。端午假期,全省各地舉辦民俗表演、非遺市集等文化活動1000余場,吸引八方游客前來深度體驗。親子游熱度攀升,文旅融合“點亮”童年。文旅產品供給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