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畫絢麗迎大年
列入國家非遺名錄的部分產地木版年畫
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貼年畫,這是傳統過年的年俗。2021年的小年已過,大年已經不遠,筆者拍攝了列入國家非遺名錄的部分產地木版年畫,供大家欣賞比較。
楊柳青年畫。天津市楊柳青鎮的傳統美術年畫,始見于明代,流傳至今已歷四百余年,在中國民間年畫中以印繪結合的特點獨樹一幟,以厚重的歷史積淀和文化連續性被譽為中國民間的“百科全書”。楊柳青木版年畫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構圖飽滿、寓意吉祥、雅俗共賞,加之采用刻繪結合的特色手法,刻工精美、繪制細膩、色彩絢麗。
綿竹年畫。綿竹縣是全國年畫的主要產地之一,綿竹木版年畫因產于四川綿竹縣而得名。創于明末,清代乾隆、嘉慶前后為盛期。有門畫、斗方和畫條等種類。“土中大藝術,紙上劍南春”,同川劇、川菜并稱四川三絕。
滑縣年畫。滑縣木版印制工藝年畫,創始于明朝初年,工藝精細,人物造型粗獷豪放,線條剛勁有力、飽滿勻稱,顏色艷麗,構圖講求對稱均衡,富有鄉土氣息而廣泛流傳于省內外,滑縣木版印制品分為木版畫和木版年畫兩大類,當地俗稱“ 畫軸”。
高密年畫。高密撲灰年畫是山東省的傳統美術,亦稱“民間寫意畫”,作畫時先用柳枝燒制的炭條打好草稿,然后用毛筆勾描,再用白紙拓印,一稿可拓撲多張,“撲灰”由此得名。撲灰后的畫稿還要加以手繪,經多道工序后才能成畫。早期的撲灰年畫以水墨為主,從清代道光年間逐步發展為以色代墨,并趨向艷麗。
鳳翔年畫。鳳翔木版年畫是陜西省鳳翔縣的傳統美術,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距今已五百多年。該年畫全以手工印制,局部手工染填,套金套銀而成,色彩對比強烈,造型飽滿夸張,風格古樸自然,流行于陜、甘、寧、青、川廣大地區。它不但是純粹的民間美術,也是研究西北地區農村生活、文化風貌的珍貴資料,還被國外收藏家贊譽為“東方智慧的結晶”。
唯望傳統年畫能在繼承傳統中,打破主題太窄、顏色單調、遠離現實、過于直白、格調不高、缺乏細節等局限性,跳出年畫是“過去的畫”、“神話的畫”,能面向現實、面向時代、面向未來,真正能實現畫在人中,人也在畫中,讓年畫成為壯麗的畫卷。
(文中配圖,忠新自拍。)
非遺傳承日在互動體驗中,游客們將觸摸千年的文化脈絡,在市集的煙火氣中續寫匠心故事。在享受娛樂休閑的同時,游客們還可以在不同的院落中欣賞古琴、香文化和曹氏風箏展覽,充分體驗大觀園獨特的文化魅力。在這個五一假期,來大觀園盡情享受這場傳統與現代交
面塑藝術,不僅是一種技藝的展現,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木版年畫,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傳承著中國傳統年畫的精髓。手造華章,濟寧非遺等你來探秘科技不是文化的顛覆者,而是傳承的擺渡人,這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終將讓非遺從口傳心授的技藝變成可感知、可交互
螺鈿工藝是一種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應用于漆器之上。1、題目:猜一猜:傳統非遺“螺鈿工藝”廣泛應用于哪種器物之上?螺鈿工藝是一種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應用于漆器之上。以上就是猜一猜:傳統非遺“螺鈿工藝”廣泛應用于哪種器物之上?
據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秘書長侯惠哲介紹,現在工藝美術行業分為傳統手工藝品和現代工藝品生產兩大類。普查報告顯示,我國現共有省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1787人,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65人。一邊是現代設計藝術專業的擴招與相對過剩,一邊是工藝美術專業的
3月11日,“美麗工坊”項目啟動儀式在長陽土家族服飾館舉辦。活動當天,市級非遺傳承基地——長陽土家服飾館內一派火熱景象。2025年,基地傳承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土家族服飾制作技藝,被列為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協助長陽非遺館建設提供民族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