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河北頻道
人民網石家莊1月14日電 (趙明妍)1月14日,2023年河北省“文化進萬家 非遺過大年”活動在河北博物院正式啟動。此次活動在河北博物院設主會場,各市設分會場,同步開展線上線下宣傳展示活動。
河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張才在啟動儀式上表示,本次活動旨在讓傳統節日成為凝聚文化共識、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讓廣大群眾度過熱烈喜慶、歡樂祥和的新春佳節。春節既是我國非遺名錄體系中傳統節日的重要代表,也為眾多非遺項目集中展示提供重要文化空間。本次活動共設置了“非遺年貨市集”“玉兔迎春戲劇展演”“年味非遺特色項目體驗”“寫福字送春聯”等多個板塊內容,44個好看、好玩、美味、有趣的非遺項目齊聚一堂,為全省的非遺年節活動拉開大幕。同時,“文化進萬家 非遺過大年”主題活動在全省各地以多種形式紅火開展,1480場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將通過現場展示與線上展播的形式陸續呈現在大家面前。
活動啟動儀式現場。 劉世宇攝
主會場河北博物院活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舉辦“玉兔迎春”非遺展演展示活動,時間為1月14日、1月15日、1月17日、1月18日,共4天。第二階段“歡天喜地鬧元宵”非遺展示活動將于2月4日、2月5日舉辦,為省會市民送上豐富的“雙節”文化大餐。
據悉,主會場活動依托“樂享河北——非遺會客廳”舉辦,非遺會客廳是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在河北博物院設立的常設展廳,是廣大群眾走近非遺、認知非遺的一扇窗口,是廣大市民和游客非遺學習、體驗、娛樂、互動、消費于一體的綜合性新型文化空間,綜合展示了河北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近20年來取得的可喜成果。整個展廳以情景式設計打造,梨園鄉韻、百工百藝、遇見非遺、非遺旅行等多個版塊內容豐富,盲盒購物、道具體驗、現場視聽、網紅打卡等多種形式趣味盎然。據統計,2022年非遺會客廳共舉辦了50多場次展演展示活動,邀請了近200項國家級、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吸引了上萬觀眾打卡、體驗。
活動現場非遺展演。 張曉坤攝
與此同時,“文化進萬家 非遺過大年”主題活動在河北省各地以多種形式紅火開展,上千場演出、展覽、花會等活動共同營造出全省雙節文化活動新高潮。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在廊坊舉辦“文化進萬家 非遺過大年”——“百年百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系列活動,遴選京津冀地區極具地方特色的150余個非遺項目,通過線下市集展覽與線上直播互動相結合的形式,充分展示非遺與當代生活的緊密結合;河北省群眾藝術館(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在館外廣場舉辦非遺年貨市集,來自周邊15個非遺項目現場表演、互動展示、品嘗銷售;各大景點景區的活動也應時舉辦,吳橋雜技大世界舉辦了“啟航2023—大愛·新春嘉年華”,內容豐富的非遺展演、民俗表演等活動與游客見面……
據了解,活動期間河北省預計舉辦非遺傳承實踐相關活動總數約1480項,其中重點活動134項,營造出喜慶熱烈、歡樂祥和的春節氛圍。
”李茜認為,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更講究情,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們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涵,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中國
課堂上,石家莊學院注重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深度融合,鼓勵學生設計開發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契合現代需求的非遺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非遺傳承熱情。“當非遺走進生活,我越來越發現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美。
據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秘書長侯惠哲介紹,現在工藝美術行業分為傳統手工藝品和現代工藝品生產兩大類。普查報告顯示,我國現共有省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1787人,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65人。一邊是現代設計藝術專業的擴招與相對過剩,一邊是工藝美術專業的
3月11日,“美麗工坊”項目啟動儀式在長陽土家族服飾館舉辦。活動當天,市級非遺傳承基地——長陽土家服飾館內一派火熱景象。2025年,基地傳承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土家族服飾制作技藝,被列為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協助長陽非遺館建設提供民族服
陳歆彤)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近日,南園街道南華社區以民生微實事為基礎,精心策劃并開展“老手藝,新鄰居”非遺系列文化活動。一位參與活動的居民贊嘆道:“年輕時只聽說過這些老手藝,沒想到現在能親手嘗試,既能學知識又能